“骑着一辆自行车,独自一人,让所有的喜怒哀乐都冲淡在风中,直到平静下来。”
“我骑着自行车,在风中骑行,看着那巨大的花朵,各种绚丽的色彩映入我的眼帘,我的嘴角不自觉地上扬,身体的每一根骨头都欢呼雀跃。”
“生活所需要的只是一颗自由的心和一辆车。”
…
如今,骑行已不再是交通必需品,而是一项集运动与休闲于一体的运动,是一种轻松别致的生活态度。骑行在路上,感受耳边飞过的风,欣赏路上的美景,能治愈一切。
中国自行车协会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骑行运动已成为继健身、跑步之后又一热门运动,目前全国有超过1亿人定期骑自行车或将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参与骑行运动的人数近1000万人。
在深圳,自行车运动爱好者已逾百万,自行车运动已成为继马拉松之后又一掀起“热潮”的户外运动,“全民自行车”时代即将到来。
第十届喜德盛杯泛珠三角龙岗自行车公开赛上,国际友人骑着喜德盛自行车参加高级组比赛。
热爱骑行的深圳人
自行车最早是在哪一年发明的?是谁发明的?如今已很难准确断定。早在18世纪末,法国人就制成了两轮木马车,这便是自行车的雏形。1817年,德国人德莱斯制成了脚蹬式带把手的木马自行车。由于它具备现代自行车的样式和功能,德莱斯被认为是自行车的发明者。
中国最早引进自行车是在清同治七年(1868年)。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自行车数量极少,仅作为富人娱乐工具。1940年,上海自行车厂成立,中国自行车制造业由此起步。建国后,凤凰、飞歌、金狮等国产品牌诞生,自行车进入量产时代,但仍供不应求。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被列为“三大件”之一,是富裕家庭的象征。
进入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后,受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自行车行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千篇一律的老式自行车被各种新型自行车所取代,山地车、变速车、高档赛车、助力车等百花齐放,自行车摆脱了“交通工具”的单一属性,演化出更多的功能,成为运动、时尚、挑战精神的体现。
2000年前后,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自行车生产水平的提高,运动型自行车开始流行起来,自行车逐渐从一种交通工具转变为一种运动健身器材,骑行逐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时尚,骑行在中国逐渐兴起。
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很早就开始了自行车运动。在深圳的公园、社区、街道两侧的绿道上,随时随地都能看到戴着自行车头盔、穿着骑行服、骑着色彩斑斓的自行车的“骑行者”,成为“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
2004年9月,深圳市宝安中学青年体育老师林明伟从北京骑自行车出发,用102天的时间,行程13300公里,横跨亚欧14个国家,到达巴黎;2005年,林明伟骑自行车穿越了素有“死亡之地”之称的澳大利亚维多利亚沙漠;2006年,林明伟与深圳市浩文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莉并肩骑行,从北到南,穿越欧洲11个国家,为中国申办“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寻求支持。
第26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开幕式上,340名深圳人身穿绿色荧光服、头戴彩色安全帽骑着自行车,向世人展现了深圳自行车人的活力与风采……
2011年,深圳大学毕业生周子谦在大运会开幕式上,骑着自行车传递“火炬”的第一棒。此前,他曾独自骑着自行车横跨中国,行程近3万公里,宣传“绿色大运”理念。周子谦的日常也离不开自行车。“很多朋友看了我的自行车指南后,都骑自行车上班了。”他说。
1997年,深圳取消了自行车道,成为中国第一个没有自行车道的城市。近年来,随着全民健身运动的兴起和健康生活理念的普及,这项政策终于成为尘封的档案。2011年,深圳建成135公里自行车道。2019年,深圳交通部门规划高速自行车道,连接原特区及龙华、龙岗、宝安等地。
“自行车‘回归’深圳,并不体现在数量上,也并非生活水平的倒退。”深圳市体育摄影协会会长王小可说,“相反,自行车‘回归’深圳,体现的是深圳的发展,是深圳居民新生活。”如今,深圳已建成百余公里的自行车道,其中大部分与“绿道”并行,满足了深圳市民通过骑行“健身”和“休闲”的需求。
2016年5月13日,千人自行车巡游活动在第十届文博会光明喜德盛分会场举行。
竞争引领 深圳“骑”向全国前列
“中国的自行车运动正经历着爆发式增长,自行车运动市场的大门已经打开,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基数,自行车运动在中国未来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国际自行车联盟公路自行车竞赛部主任托马斯·罗里格说。
毫无疑问,骑行作为全民健身的“新蓝海”,在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参与门槛低、贴近自然,骑行成为不少中国人运动休闲的首选。自行车从代步工具转型为健身器材,参与骑行运动的人越来越多。
“弘扬自行车文化,不仅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使命。”见证深圳自行车产业发展30余年的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董事长谭伟龙说。
1987年大学毕业后,谭伟龙只身前往深圳,进入深圳中华自行车公司从事产品研发和技术工作,从此再没有离开过自行车行业。1995年,喜德盛成立,如今已成为行业领军者,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自行车企业,国内最大的自行车生产企业之一。
谭伟龙是业界资深人士,也是推广自行车文化的旗手。2009年3月,谭伟龙受邀出席台北国际自行车展,并组团游览日月潭、阿里山。这是他第一次骑车的经历。谭伟龙形容这次经历“很震撼”。他说:“台湾的自行车氛围很浓厚,路上经常能看到不同的车队,已经成为一种自上而下的潮流。”从台湾回来后,谭伟龙开始了自行车生涯,以推广自行车文化为己任,至今已有十余年。
2019喜德盛国际自行车训练基地年度总决赛。
作为国内首家倡导自行车文化的品牌,喜德盛每年在全国举办大型自行车赛事和自行车活动,助力开启健康自行车时代,2005年举办首届自行车赛事,2008年承办大运会自行车挑战赛和奥运会公路自行车赛,2009年推出为期七天、全程768公里的环海南岛自行车赛。
2010年,喜德盛迎来了赛事历史上的第一个高潮,这一年,公司与中国自行车协会联合举办了“低碳行动——2010中国自行车巡回赛京深站”,赛事从北京朝阳公园出发,途经9个省市,最终抵达喜德盛,历时47天,行程4500多公里。
虽然已经过去了10年,但谈起这场往事,当时的参赛者之一、喜德盛董事会秘书李向荣还是难掩激动之情。他说:“当时的队伍很庞大,有12名专业运动员和6名公司员工。大家都斗志昂扬,平均每天骑行100公里,一点也不觉得累,从北京轮流骑到深圳。”
此后,喜德盛还相继举办环珠三角绿道自行车赛、丝绸之路“喜德盛杯”自行车拉力赛、“喜德盛杯”自行车登山赛等,以比赛为切入点,倡导轻松骑行理念,扩大自行车运动的社会影响力,呼吁民众参与其中,释放压力,享受生活。
二十年来,中国的自行车文化逐渐从交通工具变成时尚骑行,骑行运动也逐渐升温。从“环青海湖”到“环广西”,从2.HC级洲际赛到世界巡回赛,中国自行车运动的完整赛事体系逐渐建立。喜德盛顺势而为,成立“深圳喜德盛洲际队”,代表深圳参加国内外高水平专业自行车赛事,并夺得环青海湖自行车赛亚洲最佳领骑衫、环中国自行车赛分站赛冠军。喜德盛还与中国国家山地自行车队签约,成为中国国家队指定自行车品牌。
如今,喜德盛已成为自行车运动的代名词,成为深圳自行车赛事、群众骑行的一张名片,诠释着这座城市的激情与活力。
以骑行文化为支点,撬动体育产业,“自行车除了增强体质、推动全民健身之外,还要成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有力支撑点。”中国自行车协会主席沈金康说。
2018年,国家体育总局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的《自行车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国自行车运动产业规模力争达到1500亿元,举办各级各类自行车赛事5000场。在社会需求和政策驱动下,深圳自行车产业潜力将得到释放,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喜德盛作为深圳自行车行业的代表品牌,在全面开展赛事活动、提升自行车运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基础上,借力自行车行业的发展,注重园区升级、产品更新。
喜德盛工业园全景。
位于深圳市光明区的喜德盛工业园不仅是公司的生产运营总部,更是一座花园式、赛道式的综合自行车基地,拥有全球首家企业自建的自行车文化博物馆、广东省首条企业自建的UCI标准山地自行车赛道。
该博物馆规模宏大,陈列了从18世纪至今不同时期的自行车模型、珍贵的历史藏品、影像资料等,用现代的表现方式再现历史,展现了自行车发展的历史。博物馆与部分生产车间、新产品展厅一起对外开放,并接待团体游客,成为该公司探索工业旅游的新尝试。
2012年,随着国家大力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喜德盛利用公园西、北面的山地坡道,修建了占地12万平方米的UCI标准山地自行车赛道。赛道多元化、立体化、花园式,具备教学、训练、比赛活动、休闲运动四大功能。它不仅是自行车爱好者的教学体验场地、俱乐部、车队的训练基地,也是举办各类比赛的场所,也是公司产品的性能测试场地。
XDS自建赛道全景。
赛道建成后,喜德盛常年举办各类大型赛事,至今已举办35场,吸引了全球数万名自行车运动爱好者、顶尖车队、骑手来到深圳,深圳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也实现了在家门口参加专业赛事的梦想,吸引越来越多的普通民众前来观赛、体验骑行的乐趣。如今,这里已成为深圳的“自行车文化科普大本营”。
随着全民健身群体的扩大,自行车使用者的低龄化成为近年来显著的趋势。喜德盛从产品设计入手,延伸产品链,推出平衡车、玩具车等,覆盖儿童、婴幼儿等人群。“这不仅是扩大市场的需要,也有利于从小培养孩子的‘自行车情怀’,促使他们养成骑车的习惯,成为未来自行车文化的主力军。”李向荣说。
自行车文化与自行车产品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打造深圳自行车产业和全民自行车的未来!
专访深圳市喜德盛自行车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李向荣:“弘扬自行车文化,打造‘自行车强国’”
喜德盛与中国国家山地自行车队签约。
问:哪些因素促使喜德盛决定在深圳发展?
A:喜德盛1995年在深圳成立,当时深圳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已经有了比较完善的自行车产业链,原材料供应有保障,人才充足,商业环境也比较友好,这些都是喜德盛选择在深圳发展的原因。
25年来,喜德盛坚持只做主业,不涉及其他类型投资,经过长期积累,如今已成为深圳具有代表性的自行车制造企业,也是国内最大的民营自行车企业。不同于动辄几百元的日常通勤自行车,喜德盛主打产品是运动型自行车,售价都在千元以上,部分高端自行车售价十几万元,已成为运动型自行车领域的主流品牌。
问:喜德盛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A:喜德盛自行车的优势很多,主要体现在材料方面。在生产上,我们更多地采用了轻量化、高强度的新材料,比如ULC超轻碳纤维、X6超轻铝合金、镁合金等。新材料的应用,丰富了产品外观的可塑性,提高了产品的高强度、高抗冲击性,实现了性价比、美观度、安全性能的统一。另外,在喜德盛工业园,实现了从原材料加工到设计、生产、检测的全产业链布局。
喜德盛还拥有全球最大的碳纤维工厂,在碳纤维研发和应用方面抢占了行业制高点,形成了很多成熟的技术。比如在水性漆方面,通过无数次实验,逐步解决了涂装工艺中的问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有力支撑了高端产品的研发和生产,推动了碳纤维自行车的普及。
问:当前国内自行车市场的总体特点是什么?
答:首先,中国是自行车制造大国,但不是消费大国。目前,中国生产的自行车大量出口,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欧洲,外贸依存度较高。这种现象不利于自行车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特别是今年疫情发生以来,对进出口贸易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要着力发展国内市场,以“内循环”带动“双循环”,挖掘内需市场潜力,培育新的增长极,实施自主品牌建设,打造民族品牌。
其次,自行车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一直被称为“自行车大国”,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时代正在逐渐消逝。越来越多的爱好者参与到自行车运动中来,花几千甚至几万元买一辆好的运动自行车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在国际上,骑行已经成为一种时尚的运动和生活方式。在国内,骑行近几年也发展迅速,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高端自行车的需求和销量增长非常迅速,很多城市都成立了骑行俱乐部和骑行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骑行作为一种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新的自行车文化正在中国慢慢流行起来。
喜德盛自行车生产车间。
问:公司在推广自行车运动、营造自行车文化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
A:喜德盛以“弘扬骑行文化,倡导健康生活”为宗旨,长期举办各类大型骑行赛事和骑行活动,大力推动国内骑行运动的发展,以文化的力量号召更多人加入健康低碳的骑行运动,开启中国健康骑行新时代。努力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建立全球首条企业自建UCI国际标准山地自行车赛道;第二,与全球自行车行业知名企业合作举办数十场大型骑行赛事;第三,成立并赞助“深圳喜德盛洲际车队”。
推广自行车文化需要政府引导、企业响应、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最终目的是培育新的消费理念、营造文化氛围、带动自行车运动消费,实现企业和行业的转型。
问:在产品研发方面,喜德盛未来有什么具体规划?
A:业界普遍认为,自行车行业迎来新一轮发展高峰,其中电助力自行车有望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细分领域,预计未来两三年内,超过30%至40%的传统自行车将被电助力自行车取代,喜德盛未来的战略也将重点放在电助力自行车的设计研发上。
电助力自行车具有“人力+电力”的混合驱动模式,也可纯人力驱动。电助力自行车兼具自行车的轻便、便捷,在上坡、逆风、载货时能有效弥补自行车的负担,堪称科技与骑行的集合。其中最核心的技术就是传感器,它能精准感知骑行者是否需要动力、需要多大的动力,最能体现自行车的智能化水平。另外,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机的体积会越来越小,电池的能量密度也会进一步提升,电助力系统或将成为自行车的标配。
只有拥有核心技术,才能在竞争中取得优势。未来,喜德盛将继续丰富和发展现有的多元化自行车开发制造技术,同时吸收机械工程、材料科学、表面工程等先进、适用、高科技的科研成果,使自行车产品保持高端化,产品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品质更加优良,核心技术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通讯员:何逸群)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联系本站,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ecotop-environment.com/html/tiyuwenda/4509.html